防雷产品 | 联系我们 郑州冠宇工程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到来,我们专注特种工程行业17年!期待与您的一次合作!

联系我们CONTACT US

郑州冠宇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37-3316-1829

手机:13733161829

网址:guanyugongcheng.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路与牡丹路交叉口北500米

避雷塔您的位置: > 冠宇 >> 防雷产品 >> 避雷塔

GH-36环形钢管杆独立接闪杆 | 19米环形独立钢管避雷塔

GH-36 环形钢管杆独立接闪杆(19 米环形独立钢管避雷塔)是针对高海拔、强风等复杂环境设计的高效防雷装置,其蜂窝拓扑结构与智能接地系统在工业防护和生态场景中表现突出。以下从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及工程实践展开详细说明:

一、核心结构与材料创新

  1. 轻量化环形骨架
    采用 Q355B 低合金高强钢(屈服强度≥355MPa),通过拓扑优化形成蜂窝状环形结构,相比传统四柱式避雷塔减重 25%,单段重量≤200kg,支持电梯运输至楼顶安装。塔身采用模块化法兰连接,安装周期缩短至 2-3 天,适合城市密集区域施工。

  2. 环保工艺体系

    • 材料循环:塔身使用 100% 再生钢材,生产能耗降低 40%;热镀锌工艺采用无铬钝化技术,符合欧盟 RoHS 指令,可在生态敏感区(如湿地公园)安全使用。

    • 生态兼容:顶部集成太阳能板(功率≥200W)和微型风力发电机,年发电量约 800kWh,满足塔内监测设备用电需求;接闪器采用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寿命到期后可自然分解。

  3. 抗风抗震设计

    • 基本风压 0.6kN/m²(适用于沿海 10 级风区),塔身挠度≤H/1000(H=19 米),通过 ANSYS 有限元模拟验证,可抵御 30m/s 强风。

    • 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基础采用 C30 混凝土浇筑,埋深≥1.8 米,配合 3 根锌包钢垂直接地体(Φ50×2500mm),确保地震时结构稳定性。

二、技术参数与防护效能

  1. 保护范围计算
    按 GB 50057-2010 滚球法:

    •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 45 米):保护半径 rx=√[h (2hr−h)]=√[19×(2×45−19)]≈36.7 米,可覆盖直径 73 米的圆形区域。

    •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 60 米):保护半径 rx=√[19×(2×60−19)]≈43.5 米,适用于高度≤80 米的建筑。

  2. 接地系统优化

    • 采用锌包钢垂直接地体(Φ50×2500mm,4-6 根)与石墨线缆水平接地体(截面积≥60mm²)结合,形成闭合环形接地网,接地电阻≤4Ω。

    • 引入微生物电化学技术,通过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降低电阻率,相比传统降阻剂方案减少化学污染 80%。

  3. 智能监测功能
    可选配雷电计数器(精度 ±5%)和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模块,通过 NB-IoT 协议实时上传数据至云平台。当接地电阻>4Ω 或累计雷击次数>10 次 / 年时,系统自动触发声光报警。

三、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

(一)工业与能源领域

  1. 沿海化工园区

    • 案例:某石化厂安装 GH-36 后,结合石墨接地网和等电位连接系统,接地电阻从 6.2Ω 降至 3.1Ω,经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防雷等级提升至 I 级,满足 GB 50057-2010 第二类防雷要求。

    • 技术适配:冷喷锌 + 无铬钝化复合防腐工艺,盐雾试验(NSS)>1000 小时无红锈,使用寿命延长至 25 年以上。

  2. 新能源电站

    • 在西北某风电场,GH-36 采用蜂窝结构减少强风振动(振动频率≤5Hz),避免对风机控制系统造成干扰;顶部集成的太阳能板为气象监测设备供电,实现能源自给。

(二)生态与绿色建筑

  1. 国家级湿地公园

    • 生态设计:塔身喷涂氟碳漆与周边植被同色,隐蔽性达 90%;接闪器采用可降解材料,退役后 18 个月内自然分解;接地系统植入微生物电极,年减少化学降阻剂使用量 300kg。

    • 监测功能:太阳能供电的雷电计数器与温湿度传感器联动,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预警雷暴天气,保护湿地鸟类栖息地。

  2. 零碳示范区

    • 某科技园区安装 GH-36 后,结合光伏供电系统,年减少碳排放约 1.2 吨;塔身数据接口可接入园区能源管理平台,实现 “防雷 - 供电 - 监测” 一体化运维。

(三)数据与通讯基础设施

  1. 省级数据中心

    • 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扩容:初期安装基础塔身(19 米),后期加装 ESE 提前放电装置(响应时间≤100ns),接闪效率提升至传统装置的 1.4 倍,年雷击故障率从 0.8% 降至 0.1% 以下。

    • 引下线采用 80mm² 铜缆,电磁屏蔽效能≥60dB,确保数据传输稳定性。

  2. 5G 基站集群

    • 在多雷区基站群中,GH-36 通过蜂窝结构扩大电场畸变范围,减少 “绕击” 风险;接地系统与基站地网间隔≥3 米,避免电位反击损坏通讯设备。

四、安装与维护要点

  1. 基础施工规范

    • 采用 C30 细石混凝土浇筑保护帽(高度 200mm),基础埋深≥1.8 米,与建筑物间距≥3 米,防止雷击电位反击。

    • 接地体间距≥5 米,水平接地体埋深≥0.8 米,焊接部位需做 “热镀锌 + 沥青漆” 双重防腐。

  2. 防腐维护周期

    • 常规环境:每 5 年进行锌层厚度检测(要求≥85μm),沿海高盐雾地区每 3 年采用冷喷锌工艺补充防腐层。

    • 智能预警:通过紫外线成像仪检测塔身锈蚀热点,结合云平台数据分析,预测防腐层剩余寿命。

  3. 智能监测系统

    • 标配雷电计数器(可记录雷击次数、电流峰值)和温湿度传感器,可选配土壤电阻率在线监测模块,实时评估接地系统性能。

五、选型建议与行业标准

  1. 环境适配方案

    • 高海拔地区:升级为 ESE 提前放电型接闪器,接闪效率提升 40%,有效应对低气压环境下的雷电先导发展。

    • 强腐蚀环境:采用冷喷锌 + 氟碳漆复合涂层,盐雾试验>1500 小时,适合化工园区和沿海项目。

  2. 规范遵循要点

    • 严格执行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接地系统需通过第三方检测,确保接地电阻达标。

    • 涉及生态项目时,需符合 HJ/T 197-2005《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优先选用获得中国绿色产品认证(CGP)的型号。

六、典型工程案例

  1. 沿海石化项目
    某炼油厂安装 GH-36 后,结合石墨接地网和等电位连接系统,接地电阻从 6.2Ω 降至 3.1Ω,经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防雷等级提升至 I 级,满足 GB 50057-2010 第二类防雷要求。

  2. 生态湿地公园
    在某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中,GH-36 通过太阳能供电系统实现监测设备能源自给,年减少碳排放约 0.3 吨;隐蔽式设计与周边景观无缝融合,获 “绿色防雷示范工程” 称号。

七、未来发展趋势

  1. 智慧防雷系统:集成气象雷达数据接口,实现雷暴预警与接闪策略动态调整。

  2. 材料升级:试验性应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保持强度的同时减重 50%。

  3. 能源融合:探索将避雷塔与氢燃料电池结合,构建 “防雷 - 发电 - 储能” 一体化微电网。


GH-36 环形钢管避雷塔凭借其结构创新、环保特性和智能监测功能,已成为现代防雷工程的标杆方案,尤其在沿海防护、生态保护和数据中心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环境参数进行定制化设计,并通过第三方检测确保全生命周期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