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产品 | 联系我们 郑州冠宇工程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到来,我们专注特种工程行业17年!期待与您的一次合作!

联系我们CONTACT US

郑州冠宇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37-3316-1829

手机:13733161829

网址:guanyugongcheng.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路与牡丹路交叉口北500米

智能防雷您的位置: > 冠宇 >> 防雷产品 >> 智能防雷

雷电在线监测预警系统丨智能雷电防护预警系统

电在线监测预警系统与智能雷电防护预警系统是针对雷电灾害的综合性防控解决方案,前者侧重实时监测与动态预警,后者更强调防护措施的智能化联动,二者常协同运作,形成 “监测 - 预警 - 防护 - 反馈” 的闭环体系。以下从系统核心构成、技术特点及典型应用场景展开介绍:

120738.jpg

一、系统核心构成与技术特点

(一)雷电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实时数据采集 + 动态分析预警为核心,实现对雷电活动的全时段、高精度追踪。

164780.jpg891014.jpg125254.jpg123605.jpg850523.jpg119591.jpg185670.jpg146951.jpg100830.jpg


  • 核心组件

    • 监测终端:包括地面电场仪(监测大气电场强度,精度达 ±5%)、闪电定位仪(通过磁定向法 + 时差法定位云地闪,定位误差≤500 米)、气象微站(采集温湿度、风速等辅助参数),形成立体监测网络。

    • 数据处理中心:采用边缘计算 + 云计算架构,边缘节点实时处理本地电场突变数据(如 10 秒内电场强度波动超过 300V/m 时触发预处理),云端平台汇总区域数据,结合雷暴云移动速度、方向等参数,生成未来 0-2 小时的雷电活动预报。

    • 预警输出:通过 LED 屏、手机 APP、短信、工业接口(如 Modbus)等多渠道发布,预警等级分为蓝色(可能发生,1 小时内)、黄色(较可能发生,30 分钟内)、红色(即将发生,15 分钟内)。

  • 技术优势

    • 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算法:融合电场数据、雷达回波(识别雷暴云厚度≥8km 的强对流云)、卫星云图(监测云顶亮温≤-50℃区域),提升预警准确率至 85% 以上。

    • 支持网格化监测:在复杂地形(如山区、沿海)部署分布式节点,通过无线自组网(LoRa/NB-IoT)实现数据互通,覆盖半径可达 5-10 公里 / 节点。

(二)智能雷电防护预警系统

在监测预警基础上,增加自动化防护措施联动,实现 “预警即响应” 的智能化防控。


  • 核心组件

    • 防护执行设备:智能避雷针(可根据电场变化调整接闪角度)、浪涌保护器(SPD,具备状态在线监测功能,漏电流超过 50μA 时自动报警)、接地电阻监测仪(实时监测接地网电阻,超过 10Ω 触发预警)。

    • 联动控制系统:基于 PLC 或工业互联网平台,接收预警信号后自动执行防护动作(如断开室外设备电源、关闭高空作业机械、启动法拉第笼防护舱)。

    • 状态反馈模块: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防护设备运行状态(如避雷针接闪次数、SPD 动作次数),形成防护效果评估报告。

  • 技术优势

    • 自适应防护逻辑:根据雷电距离(通过闪电定位系统测算)和设备敏感度(如精密仪器设为 “高优先级”),自动调整防护等级(如 1km 内雷电触发最高级防护)。

    • 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记录防护设备的运行数据,预测 SPD 寿命(基于累计通流量)、接地网腐蚀程度(基于土壤电阻率变化),提前安排维护。

二、典型应用场景

1. 电力行业: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 应用需求:输电线路、变电站易受雷击导致跳闸,需提前预警并联动防雷措施。

  • 系统部署

    • 输电线路沿线每 5 公里安装一套杆塔雷电监测终端(监测雷击电流幅值、回击次数),结合在线监测预警系统预测雷暴路径。

    • 变电站部署智能防雷系统:当预警黄色等级时,自动投入线路避雷器;红色等级时,联动调度系统暂时停运易受雷击的支线,同时启动站内接地网监测。

  • 案例效果:某省级电网应用后,雷击跳闸率下降 40%,年均减少停电损失超 2000 万元。

2. 新能源领域:光伏 / 风电场防护

  • 应用需求:光伏板、风机叶片遭雷击易损坏,且设备分布广、维护难度大。

  • 系统部署

    • 光伏厂区周边安装广域电场监测阵列,提前 30 分钟预警,触发逆变器 “低功率运行模式”(降低感应过电压风险)。

    • 风机顶部安装雷电计数器 + 叶片状态监测仪,记录雷击次数并检测叶片是否因雷击出现裂纹,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联动运维团队检修。

  • 案例效果:某 100MW 光伏电站应用后,组件雷击损坏率从 2.3% 降至 0.5%。

3. 交通枢纽:机场、高铁站点防护

  • 应用需求:跑道、信号系统、航站楼易受雷击影响,需保障航班 / 列车正常运行。

  • 系统部署

    • 机场跑道周边部署移动式雷电监测站,结合终端区雷达数据,提前 15 分钟发布 “暂停起降” 预警,联动塔台调度系统。

    • 高铁站房安装智能接闪系统:避雷针通过电机调整高度(最高升至 30 米),同时监测站房接地电阻,低于 4Ω 时自动切换备用接地极。

  • 案例效果:某国际机场应用后,因雷击导致的航班延误率下降 65%。

4. 文物保护:古建筑防雷

  • 应用需求: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且装有精密监测仪器(如温湿度传感器),需避免雷击损坏。

  • 系统部署

    • 在古建筑周边 500 米内安装低功耗电场监测节点(避免电磁干扰文物),预警时通过无线信号触发展厅内的浪涌保护装置(切断外接电源)。

    • 屋顶安装隐蔽式接闪带(与建筑风格一致),并通过光纤传输接闪信号至平台,记录雷击时间与强度。

  • 案例效果:某明清古建筑群应用后,成功避免 3 次雷击对彩绘和木质结构的损坏。

三、系统价值与发展趋势

  • 核心价值:通过 “提前预警 + 智能防护”,将雷电灾害损失降低 60%-80%,同时减少人工干预成本(如无需人工关停设备)。

  • 未来趋势

    • 结合AI 气象预测模型(如基于 Transformer 算法的雷暴预测),进一步提升预警提前量至 1-2 小时。

    • 发展无人机巡检 + 雷电监测一体化设备,适用于山区、海岛等复杂地形。


这类系统已成为现代防雷减灾的核心技术手段,在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